海淀区法律援助“三项创新模式”着力打造司法行政的新品牌和新名片

来源:海淀区司法局时间:2015年08月27日


        海淀区法律援助工作紧紧围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要求,以满足群众法律援助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创新理念、创新形式和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开辟法律援助新空间,提升法律援助新水平,打造海淀区司法行政的新品牌和新名片。


        2014年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4337件,同比增长10%,涉案金额2.1亿元。全年办结法律援助案件3000余件,为受援人避免或者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2014年8月,区法律援助中心荣获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2012-2014年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法律援助整体工作水平提升。

        1、内部挖潜、案件质量管控系统成功研发。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了“内部挖潜,科技创新”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原则,研发了法律援助质量管控系统,在日常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该系统包括十大功能,即分级受理功能、重案警示功能、诉求计算功能、模块索引功能、动态查询功能、条码指派功能、便捷统计功能、数字扫描功能、补贴核算功能、立体监控功能。实现了对法律援助案件的终端数字化受理、条形码指派、电子数据影像结案、动态援助过程查询等,确保了法律援助案件受理便捷、指派及时、结算准确、质量有保证。

  2、发挥优势、案件质量评估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海淀区作为全市唯一的司法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试点单位,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情况下,成立了由局领导牵头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研发了法律援助质量评估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电子化评估;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和五大类11项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其中2级指标95项、3级指标337项。成立评估专家组,选聘20名律师组织2次培训和8次专家评估,修改完善评估指标50余处,评估结果促成工作改进13处,推进了“同行评估”、“有限评估”、和“规范评估”,有力促进了法律援助质量的规范和提升。2015年1月在深圳举行的司法部法律援助质量评估试点总结会上,海淀区作为全国代表做了典型发言,受到了司法部和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

        3、固本培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实现教育活动,编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尝应知应会100问》,成为了党员学习的范本;区委督导组、政法委领导参加了法援中心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法援党支部代表基层党组织在全区政法系统培训会上作了典型发言。2014年组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援助工作站人员和志愿者培训5次,受众600余人。编纂《温暖夕阳红》、《法律援助咨询解答100问》和《法律援助在身边》等法律援助培训宣传教材,有效提高了法律援助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司法部就我中心协助中央台拍摄法律援助情景剧发来感谢信;江苏省兴化市司法局就异地协助表示感谢;四川省青川县司法局就协助办理伤害致死案件专程上门致谢等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树立的首都法律援助工作的新形象。4、协调沟通、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刑事法律援助长效机制建设,先后与区人民法院组织召开“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衔接机制建设研讨会”,就法律援助案件承办“绿色通道”建设达成一致,在构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与区检察院就“困难人群刑事法律援助申请告知”、“刑事法律援助通知指派规范”开展广泛合作;与区公安分局建立“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畅通刑事法律援助快速通知渠道,当日受理、当日指派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达到98%。


  二是创新宣传模式,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和美誉度提高。秉承“各方联动、群策群力、多点协同”的思路,分别与区侨联签署法律援助合作协议、与区残联建立法律援助定期联系机制、与区妇联形成了维护妇女权益保护制度、与区民政局和区社会办在清华大学组织召开“法律援助在身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维权季启动仪式;与紫竹院街道联合举行“农民工维权季”启动仪式等,先后为1300名妇女、290名未成年人、130名残疾人和45名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支持,受到百姓的普遍认可和欢迎。2014年7月28日《法制日报》以“‘显微镜、聚焦镜’下的法律援助--北京海淀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控系统全展示”为题,对海淀区法律援助工作做了全面解读;2014年8月25日《中国法律援助》以“筑牢生命线—北京市海淀区加强法律援助质量建设纪实”为题,对我区法律援助质量建设做了全面诠释。2014年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在全区范围内选拔《法制讲堂》栏目主讲人,为法律援助律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树立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师锋同志作为宣讲员在全区各街镇和社区巡回宣讲法律援助案例和常识50余场,受到普遍好评,2014年荣获“海淀区十佳宣讲员”荣誉称号。2014年海淀区法律援助工作被中央级媒体报道2次,市级媒体报道5次,区级媒体报道35次,提高了法律援助的知晓率,有效提升了法律援助工作在群众心中的美誉度。


  三是创新服务模式,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1、中关村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法律援助扎实推进。紧紧围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核心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充分挖掘资源优势,依托中关村科技平台和海淀区的法律资源力量,建立中关村孵化器法律援助工作站,开辟软件协会法律援助联系点,成立20名律师组成的援助团,组织专题培训等,先后为505名中关村小微科技企业从业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畅通了维权渠道,稳定了劳资关系,维护了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2、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显著。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将义务兵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开启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建立区军休办法律援助工作站、军休所法律援助联系点以及建立军休所法律援助顾问制度,组织开展“情系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法律援助在行动”系列活动等。为军人及军属的婚姻家庭、财产继承、赡养扶养、人身伤害等方面的法律问题答疑解惑,取得积极成效。

        3、“刷卡申请法律援助”成为海淀法律援助新代言。为方便困难人员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申请法律援助,在全市率先推行“刷卡申请法律援助”的新举措,2014年为全区80岁上的老年人制作法律援助卡5万张,2012年至2014年累计制作法律援助卡达到10万张,覆盖到低保户、残疾人和老年人,方便就近咨询、“刷卡”申请法律援助。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提供法律援助咨询、代书等服务。选派50名在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赡养扶养等法律领域有专业特长的律师组成老年人法律援助律师团,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援助信息管理/案件质量评估系统》集案件录入、案件指派、补贴登记、结案登记、案件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子档案、质量评估管理系统。旨在从最初当事人的申请材料到最后的案件判决书,所有案件材料在系统中一目了然,实现案件援助过程中各个环节立体信息化管理。本系统采用多点联网(案件云)使用,多个工作站均可登记、受理案件,采用这种高效的数字化管理流程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办公模式在效率方面的制约,同时更加严谨地将各个环节实现跟踪、量化管理。

        2014年7月份正式上线运行并一直稳定运行至今,通过不断地回访系统使用情况,了解到《法律援助信息管理/案件质量评估系统》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以下三方面发挥了突出效果:

        1、时效性:司法部规定,法律援助案件七个工作日内必须受理,七个工作日内必须指派。而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在使用案件质量管控系统之后,90%以上的案件可以实现当日受理、当日指派,刑事案件的指派则会更加快捷。

        2、透明度:公开透明的流程让每一个受援人、当事人和法援中心的工作人员都看得到,管理员可以通过这套系统随时查看每一个案件的进展。案件办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均可备注详细资料,案件的受理、指派,补贴发放均由专人负责确保责任到人,每个流程由不同的人负责,彼此相互监督。

        3、合理性:从最初当事人的申请材料到最后的案件判决书,所有的案件材料都以扫描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储在在质量管控系统中,一目了然。利用这套系统,法援工作人员就曾经发现过有律师伪造受援人签名、判决书上缺少律师签名等问题,从而查处了相关律师。使用质量管控系统之后,法援中心就可以把工作重心放在案件指派、质量监督等工作上,从原本数量众多的当事人接待工作中解放出来。

        法律援助信息管理》: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而开发,此系统集成了法律援助IC卡基础信息管理、指派信息管理、审核受理管理、卷宗管理、数据统计分析、自主数据查询、文档拍摄存档、异地申请查阅、查询机自助查询及多重权限管理等功能模块。在确保数据安全及管理高效的同时迎合了便民惠民的好政策,得到市里各级领导的好评。